今天《江西日报》头版聚焦我区国药“智”造
来看原文~
8月13日,记者走进位于南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江西国药有限责任公司,但见发酵虫草菌粉车间内,发酵罐一字排开,生产设备全速运转;车间控制室内,工作人员紧盯电脑屏幕,通过远程控制平台对发酵过程工艺参数进行操控。 江西国药是一家原料药和制剂综合生产企业,近年来,公司把装备智能化、控制信息化作为主攻方向,陆续添置自动化设备,新建数字化生产线,已完成技改投资2.15亿元。
在看得见的生产线、车间背后,是一整套看不见的数字化系统。江西国药的数字化转型要从2017年说起。“刚开始我们心里也‘打鼓’,当时江西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并不多,药企更是寥寥无几,何况开展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公司设备工程部经理邓昕说。
近年来,数字化转型成为医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而转型前的江西国药还是一家以人工操作为主的传统制药企业,产品质量难以满足市场越来越高的品质要求,加之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多重因素制约着企业进一步发展。为了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具备一定的领先优势,江西国药倒逼自己走上数字化转型的道路。
没有可以借鉴的案例,企业只能一步步摸索前行。为了学习数字化转型的经验,该公司组建调研小组,陆续走访产业链上下游十余家企业。2021年,江西国药借助厂房搬迁的契机,全力开展智能制造升级项目,通过厂区智能化应用,选择了适宜中药发酵类产品的纯化和干燥等关键技术,实现生产线转型升级,有效提高产品得率、产品质量和批间一致性,实现从传统“制造”向现代“智造”的跨越。
“以前生产很累,每条生产线上都离不开人。现在,车间内大部分生产工序已经实现自动化操控,工作人员只需在电脑上点击参数就可以执行对应的程序。”邓昕说。
但数字化探索的道路绝不是一马平川。江西国药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第一次数字化改造的结果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新设备和新工艺在匹配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故障,导致生产不连续,我们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调整,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公司财务总监陈余亮告诉记者,其中主要原因是当时工业设备和信息互联网设备之间的数据没有打通,而这是企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问题。
为了保障生产线的正常运行,企业一方面通过外招与内训相结合的方式,组建了一支24小时生产保障的智能制造设备维护团队;另一方面针对出现的问题,着手第二阶段的数字化转型工作。
摆在眼前的,是资金难题。为了缓解企业“缺资金、不愿转”的压力,小蓝经开区陆续出台《南昌县(小蓝经开区)关于进一步促进工业企业“稳投资、小升规”的十二条措施(试行)》《南昌县(小蓝经开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二十条政策措施实施细则》,安排支持“智改数转”专项资金,对企业、优质数字化服务商、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各类主体实施投入奖补。
“我们前期了解到江西国药在2021年实施了一个比较重大的技术改造项目,结合2022年出台的‘稳投资、小升规’十二条措施,点对点地将政策资金发放给企业。”小蓝经开区经发局工信科科长涂婧说。
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给了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信心和动力。2022年,江西国药再次投入1000余万元,与江西联通合力建设“5G+智慧工厂”平台,打通工业设备和信息互联网设备的数据链,进一步优化了产品的生产质量和品控。“在数字化时代,企业面临的形势时刻在变,不及时掌握实时数据,在决策中就会丧失很多机会。”陈余亮说。
近年来,江西国药瞄准“绿色化、智能化、国际化”定位,借助5G、云计算、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构建一体化智能平台,实现生产过程中数字化监控和自动化控制。得益于数字化转型,江西国药产品得率有较大提升,产值实现翻倍增长。
“下一步,公司计划将SCADA(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能源管理、OA(办公自动化)等系统进行整合,构建数字孪生系统,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陈余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