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昌日报》报道我区,崛起产业集群梧桐叶茂凤来栖
作为江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南昌小蓝经开区始终以开放的姿态、创新的思维、优质的服务,不断加快续建项目建设进度,全力推动新签约项目落地建设。围绕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理念,坚定不移做大做强汽车首位产业,逐步形成了集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研发、制造、销售和外贸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集群,以“勇立潮头、实干争先”的拼搏姿态,打造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小蓝样本”。
链式发展
汽车产业注入新动力
日前,江铃集团与博世签署合资协议,双方计划在小蓝经开区设立工厂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和销售轻型商用车电驱动系统。此次合作将充分发挥双方在先进技术和本土市场中的特色资源优势,共同成立轻型商用车电驱桥系统合资公司,积极应对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行业转型趋势,携手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创新与发展,助力中国商用车行业实现绿色转型和技术升级。
近年来,南昌小蓝经开区紧密围绕“3+3+N”的主导产业布局,严格落实产业基金、项目用地、政策支持向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倾斜,推动形成了大抓招商引资的浓厚氛围。作为全球领先的汽车电动化技术供应商,博世在电驱、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领域拥有深厚实力。随着博世的落户,将推动本土企业新能源产业链系统布局的进一步完善,填补南昌小蓝经开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高技术、高附加值零部件领域的空白,纵深推进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实现双向赋能。
又近年底,寒意渐浓,但在江铃控股小蓝生产基地内,却是一幅幅热火朝天的场面。宽敞明亮的厂房内,生产线上机器轰鸣,工业机器人、机器手臂等各司其职,92%的自动化率实现每天单班生产300辆车。零部件经过焊装、涂装、总装等工艺流程,逐渐变成一辆辆崭新的汽车,整齐排列,准备销往国内外市场。
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南昌小蓝经开区的首位产业,自2005年第一个整车项目落户以来,该区聚焦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现“落地一个、带来一串、集成一片”的集聚效应,逐步形成了集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研发、制造、销售和外贸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集群。
目前,小蓝经开区已集聚江铃股份、江铃控股2家整车制造企业,江铃专用车、江铃改装车等改装车企业6家,以及博世、李尔、安道拓、五十铃、宁波华翔、经纬恒润等国内外知名品牌零部件企业300余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09家),汽车零部件产业拥有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5家、高新技术企业48家,国家级研发平台2个、省级研发平台17个,完成80万辆整车和62万台汽油、柴油发动机产能布局。2023年,累计生产整车34.1万辆,占南昌市汽车产量的86.1%,擦亮了“江西汽车看南昌,南昌汽车在小蓝”的金字招牌。
创新发展
立足优势产业驶向快车道
新能源汽车越来越普及,车辆的智能化、电动化已是大势所趋。当前,汽车产业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和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南昌小蓝经开区紧跟时代步伐,立足自身实际,对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深入查找产业链条的缺项和弱项,明确延链、补链、强链的方向。结合江铃汽车的供应商体系,精准锁定了浙江万里扬、安波福电气系统等20余家汽车零部件目标企业,并派出招商小分队前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海西经济区等地进行密集考察,开展定向、精准的招商活动。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绕不开资源和创新驱动。为此,南昌小蓝经开区重点建设并打造了国际高端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占地246.46亩的小蓝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二期)。该产业园已成功吸引安道拓汽车座椅金属件生产项目、江铃秦川电器整车线束扩产项目等七家国内外智能制造、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的优质项目入驻,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约33亿元。截至目前,南昌小蓝经开区汽车产业的本地配套率已达34%,发动机、变速箱、离合器、空调等九大系列152件汽车零部件(总成)产品基本能够实现本地生产,成为江西省汽车零部件企业最为集中、产品种类最为齐全的区域。
今年1至9月,南昌小蓝经开区汽车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429.83亿元、452.7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2.45%、20.11%,呈现强劲增长态势。
南昌小蓝经开区坚持以商用车为立足点、乘用车为着力点、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吹响优质乘用车企业的集结号,鼓励乘用车企业推出优质产品,不断扩大乘用车出口规模,实现外贸转型升级。同时,该区还积极与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如与同济大学共建“南昌智能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与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共建江西省智能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共建纳米技术南昌研究院、与华为公司共建华为(江西)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中心等,通过招才引智,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资本、市场的有机结合,为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优化环境
双轮驱动让企业“安心落户”
为何企业愿意集聚在南昌小蓝经开区?对于汽车企业来说,把“家”安在哪里,主要看政策、看土地、看服务。
南昌小蓝经开区坚持把围着企业转、有诉必应马上办作为重要抓手,系统梳理企业在各类生产要素方面遇到的困难,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解难纾困,以用心服务让企业暖心。通过常态化的“护航行动”,加强与相关部门及园区企业的沟通互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服务模式,主动为企业提供“专家+管家”式的全方位服务,有效破解营商环境中的痛点与堵点。“在这里,我们享受到了无微不至的服务。”入驻的企业纷纷点赞。在南昌小蓝经开区的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二楼,“企业之家”服务专区以全省政务“一朵云”和“一张网”为基础,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打造企业服务场景集市,进一步推动经开区涉企服务事项融入“赣企通”平台的四大核心功能板块及多个特色区域,营造健康、优质的营商环境。
一个个落到实处的举措为企业打通融资渠道,为企业提振信心。“我们以‘惠企政策周周谈’的形式,为办事企业提供流程指引,指导企业用足用好惠企政策。截至目前,共收集惠企政策899条,制作‘惠企政策周周谈’91期。同时以企业满意度为导向,积极推动企业诉求分流联动,落实“135”限时办结机制,推行企业诉求件件有回应、件件得落实。今年以来,走访企业7288次,共解决各类困扰企业发展的‘急难愁盼’问题589个。”南昌小蓝经开区企服中心主任张莎表示,他们还定期组织政企对接会、“四LIAN”活动、企业家交流等活动,鼓励与会人员面对面深入交流,并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疑问、难点、堵点以及需相关部门协调的事项进行探讨,减少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为企业提供常态化、全方位、定制化的服务。
近年来,南昌小蓝经开区还围绕园区主导产业,持续推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改造项目建设,制定了《南昌县(南昌小蓝经开区)科技创新基础大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南昌县(南昌小蓝经开区)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2年—2024年)》等,出台《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二十条政策措施》,在支持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增加研发投入、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成果转移转化、产业链技术创新等方面提高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推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普惠性政策“应享尽享”。